台中放送局
地址:台中市北區樂英里電台街1號
電話:04-22259739
開放時間:週一至週五10:00-18:00,週六至週日10:00-19:00,免費入場。
FB粉絲團:台中放送局
以前除了逢甲夜市外,最常逛街地方就是一中商圈了,倒是不曾注意過一中附近有什麼景點,這次到台中遊玩,一次蒐羅許多以前不曾走過的地方,台中放送局亦在名單之中。
放送局是日文的漢字,也就是用聲音、影像、文字等向大眾傳達訊息的地方。
台中放送局的現址以前是台中市新高町水源地公園,於昭和五年設立JFCK(台灣放送協會台中支部),光復後先後變成中央廣播處、中廣(BCC),最後再歸還給台中市政府。
一走進園區中,映入眼前就是有個月池,漂亮的放送局建築本體倒映在水面上,很難想像這麼幽靜的地方,是在熱鬧的一中商圈附近。
園區的綠地上,立著石燈籠,據聞這原先是在台中公園,推想應是屬於台中神社。
特別是上頭刻有製作日期跟設置的時間,居然相距有十八年,還滿特殊的。
只是為什麼要搬到放送局來呢?
園區裡還留有防空洞,從二次世界大戰至今,不過現在已經荒廢囉!
走進放送局時,左邊還立有兩根木牌,其實這叫棟札,又名棟籤。
日本的傳統習慣中,在建築過程中會有上樑的儀式(上棟祭),上頭記載著日本神道教的神祇、工事名稱、上樑的日期、業主、設計者等相關資料,也可以說是這棟放送局的身份證明哦!
天花板跟牆面的設計上都有些巧妙之處。
以天花板上頭的印花來講,是使用石膏、石粉或水泥灌模等乾燥後再卸下模具修飾,之後再黏上天花板。
這樣的做法並非有什麼特別設計,而是沒有石材可用,所以變通之下的辦法。
(我默默想到現今正夯的清水模建築......早期是沒石材可用,現在倒是因為是一種流行。)
至於樓梯的牆面上,這叫麻絨白灰牆,因為麻絨可以吸附溼氣,所以對屋頂的木作有益。
這種工法由西方引進使用,將麻絨加入石漿中,一層層塗上牆面。
工時相當長,需等十多天後才能再進行二次粉刷,若是有凹凸不平處,有時可以要刷個五、六次。
進入局裡時,不妨多瞧幾眼吧!
局裡有一個志學塾,裡頭有許多書可以閱讀。
簡介上寫著:台灣人很愛學習,這樣精神是很罕見的,為了珍惜這樣的民族性,所以安排一個學習空間。
似乎會不定時安排課程、講師和不同主題,來這兩次都沒遇到,有些好奇。
局裡放了一些簡介與展覽資訊,另外一頭的空間就是展覽室,偶爾會播放電影。
展覽室裡有這棟建築物簡單的歷史介紹,相較起空曠無比的展覽空間,這樣的介紹是冰山一角。
空間裡放了幾架機器,似乎跟放送局本身有關,可惜沒什麼說明。
不過展覽室裡頭窗戶很多,下午的陽光從外頭斜照時,光影在室內很漂亮。
來玩的時候遇到好幾組攝影師專門來取景婚紗照,可見受歡迎的程度,與柳原教會、聚奎居應當都榜上有名吧!
離開前,發現門邊有個特別的小空間,翻了簡介後發現,這原來是衛哨亭。
當然也是從日治時期就留下的,還是憲兵單位的警戒亭哨口。
據說當時基座有機槍口,下方是機槍堡,後頭有地道入口,可以直接通向機槍堡,可惜目前已經封閉看不見囉!
台中放送局屬於過渡式建築風格,本身的建築物沒有什麼華麗的裝飾,只有細部使用西方式樣元素,也有人稱這樣風格是現代主義的雛型。
看慣了台南許多華麗的日治時期建築後,反而覺得台中放送局有著簡單的美感,不用過多的裝飾,看著看著也舒服。若是假日下午或晚上能在這來場輕鬆的表演或市集,其實也是滿棒的呢!
特別要稱讚一下台中放送局的DM,圖文並茂,裡頭還有可愛的繪圖,以及每個月份園區中的季節樹,質感很棒!
延伸閱讀:
台中 雙江茶行 好喝的檸檬紅茶! 近中國醫藥大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