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8148_副本.jpg

健康,就從穿雙好鞋開始!

彪琥鞋業有限公司

  

圖片、文字》蘇茵慧 

從大底車線加工起家的彪琥鞋業,到現在成立鞋子故事館,分享創業的點滴及每雙鞋子的故事,讓消費者都能親眼看到鞋子從最初設計到最後的包裝,所有的過程都不藏私,公開且透明的流程與方式,總是讓來參觀的消費者看得目不轉睛,直呼:「原來鞋子是這樣做的啊!」


 

臺中農家子弟出身,落地生根在高雄開創鞋業

    彪琥鞋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薛永昌總經理,原出身為臺中農家子弟,年輕時因為等待兵單的時間,因緣際會到從事大底車線加工的姐夫家去幫忙,在這樣的機緣下,接觸到了鞋子的加工。

DSC04601_副本.jpg   

    那時,對於進入鞋子這行業,薛永昌還不是那麼明確,只是純粹為了打發時間,後來因為在高雄當海軍的關係,在退伍時發現左營的軍校路上,有不少做鞋子的代工,那時在高雄做鞋子的,不像臺南或臺中,比較有群聚感,而他在與這些製鞋師傅的互動中,開啟了進入鞋業的種子。 

    在大底車線加工這領域,薛永昌就做了十年,因此可以說是相當熟悉。在一九八八年左右,臺灣的製鞋產業外移,許多從事加工者喪失工作機會,薛永昌乾脆自己成立鞋廠,因而產生了彪琥鞋業有限公司。 

    在產業外移、景氣不被看好的困難環境下,彪琥鞋業的出現,可以說是相當冒險的。但看在薛永昌的眼裡,反而更有發展的機會,也是新的契機。

 

四大理念架構彪琥,期許成為百年企業

    成立彪琥鞋業的第二年,工廠裡頭的員工數大約六至七人,薛永昌就參加了工業局的歐洲考察團,到了外國發現歐洲的鞋廠都是一百多年起家,那時他就發願,要讓彪琥在臺灣作一百年。 

    在參觀歐洲的鞋廠時,薛永昌發現那些老鞋廠裡,從研發到包裝,從品牌到通路,每個部門都相當成熟獨立;反觀臺灣的鞋業,大都是以OEM代工、生產為主,沒有一致化、品牌行銷的概念。認真思考過臺灣的產業困境後,薛永昌擬定了彪琥的四個大階段,從生產開始,還規劃研發、品牌、通路,每一時期的重點比重皆不同,第一時期仍是以生產為首重。 

    有了四大理念的基礎後,薛永昌開始思考鞋子的款式與推行。他在義大利看到百年鞋廠的生產線規模浩大,因此更深信如果工廠一直朝大量的生產去運作,再怎麼獲利都只是微薄的利潤,後來加上當時政府所推動的「多樣、少量生產」的政策,彪琥鞋業便開始朝這方向努力。 

    民國八十七年左右,因為開始與日本有所接觸,薛永昌便將少量多樣的方式實驗在日本線的客群,剛開始採取與日本東京服飾品牌接觸,而非選擇專門販售鞋子品牌,也是有其考量的。為服飾品牌製作鞋款,由於品牌的主力在於衣服部份,對於鞋子商品來說,比較屬於搭配性質,因此能更快達到少量多樣化的測試,相對地也逐步建構彪琥鞋業的設計力與開發力。 

    透過這十年的磨練與經驗,每年約有八萬雙到十萬雙的鞋子外銷到日本去,主要有三十個日本品牌向彪琥下單,薛永昌笑說:「這每一個品牌都有一個設計師,所以當時我們可是有三十個設計師呢!每個品牌的定位屬性不同,也是我們彪琥最快速成長的時期。」 

    由此可見,薛永昌相當有遠見,雖然第一時期仍是生產,但已經逐步規劃了研發的能力,並期待後端的品牌行銷與通路部份。在經營策略上,都走得相當小心謹慎,從這些細節可以得知,現在彪琥能有這樣的規模,並不是一蹴即成 

 

勇於嘗試而不怕失敗,越挫越勇成就更大

    與日本廠商作生意這麼久了,薛永昌也不吝分享他的經驗,在彪琥臺灣鞋故事館中,就展示了對彪琥每一雙的重要的鞋子,其中有一雙就是被日本Ellese退貨的運動鞋,這是彪琥鞋業第一次挫折學到教訓。

IMG_8129_副本.jpg  

    薛永昌回想當時的情形,表示其實那雙鞋對於彪琥而言,是相當跳躍式的挑戰。Ellese鞋面是油蠟感皮,其本身就有深淺的問題,加上鞋面製成複雜、大底採用一片式和EVA立體組合,在那時可說是完全新的材質及新的製成。加上技術還不夠純熟,以至於成型時膠水黏力不強,造成多處開口,即使Ellese從日本派專屬高層技師來,還是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,付出很大的代價。

    原來跟日本人做生意,第一張訂單通常會被挑剔得很厲害,薛永昌說:「因為日本廠商第一張訂單,都是要看你的態度。」因此越被挑剔,就能明白還有哪些地方不足,即使越到賠錢損失的狀況,薛永昌還是能將這些化作向上的動力,越受挫就越有進步的空間。也正因為彪琥鞋業的負責任與好態度,反而讓他們在日本的口碑良好,相對地訂單也越來越多,在因禍得福下,有了穩定的成長。

 

觀光工廠往下紮根,往健康品牌永續邁進

    彪琥臺灣鞋故事館的出現,是為了品牌永續而努力,也是為臺灣鞋業教育而努力。在2004年時,彪琥在全臺共有二十一個店面,由於通路比薛永昌想像中還要耗費資金,最後決定將通路收編至六個,同時推出觀光工廠的方式,為了之後的品牌作鋪路。

    而鞋業這樣的傳統產業在臺灣可說式微了,薛永昌想利用觀光工廠提供給更多人知道,鞋子是怎麼被製造、生產的,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,他認為這是自己想盡的一份心力。

IMG_8164_副本.jpg  

    透過觀光工廠的方式,讓更多人明白,製鞋業並不是想像中的骯髒產業,不會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;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消費者清楚了解,一雙好的鞋子,不單只是美觀而已,而是應該可以提供消費者「健康」的好鞋。

    「我們目前已經可以做到提供健康、樂活的好鞋子。」薛永昌很自傲地表示,「我們的品牌,就是想做到健康、機能、樂活、品味的好鞋子。」 

    想做一雙健康的好鞋,是薛永昌對彪琥鞋業的要求。這樣的想法來自去德國看展覽的動念,1998年時,在一場產官學的研討會上,聽到生物力學的論壇,得知可以透過人因工程、力學設計鞋子,可以幫助穿鞋者走路不累又自在。

    這樣的概念雖然無法馬上在鞋業上實施,但卻一直在薛永昌的腦海中發酵。彪琥鞋業一路走來,就是以舒適、品味為主,做出好穿的鞋子提供給消費者是鞋業應該必備的,因此消費者對於彪琥鞋子的印象就是:「好穿的鞋子。」

 

深化理念,落實研發、生產製鞋,行銷彪琥健康好鞋

    有鑑於消費者的回饋,薛永昌更將「健康」深化進彪琥鞋子的內涵,從概念真正落實到研發,在2006年正式成立足部健康管理中心,真正以「健康」作為鞋子開發的重點,與鞋技中心、大專院校、人因生物力學的相關單位合作。 

    在取得相關單位的力學專業知識,配合鞋廠的製鞋經驗,創造出符合健康的鞋子,在機能的測試上,第一階段則由學校、鞋技中心作測試;第二則由薛永昌自行穿著體驗;第三階段則提供給選手使用;第四階段則才是消費者。 

IMG_8258_副本.jpg  

    所謂健康的鞋子,就是要有足夠的支撐力與反彈力,能作到減壓。因此彪琥重視腳與人的健康關係,成立了MINISTER足部健康管理中心,引進德國足部掃瞄系統,透過足部生物力學壓力分析,製作符合生物力學支撐結構的「客製化足弓墊」,透過足弓墊回復平衡站立的姿勢,並且運用分析的結果進一步選擇適合雙腳的鞋子,達到健康的生活。

    由於彪琥鞋業本身就以健康、樂活的理念來研發、製作健康好鞋,在參與了工研院「健康保健鞋產業群聚品牌拓銷輔導計畫」後,彪琥鞋業以專業的製鞋廠商角色,未來將繼續研發適合銀髮族的鞋子,特別是著重在輕量化的這部份。第一階段已投入EVA大底產能設備,第二階段則將研發銀髮族之不同屬性的產品,像是一般健康的銀髮族專用鞋,也有針對不同需求的銀髮族專用鞋,像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專用鞋等,從銀髮族的需要面去開發設計不同產品。

    在未來,彪琥鞋業更希望透過整個群聚計畫,本身扮演好製造端的角色,將產品提供給通路端,雙方能夠相互結合。有好的產品也希望有好的通路進入市場,讓更多的人可以瞭解健康鞋子對於人的重要性,也期盼整個計畫能使產品與消費者有更好的互動與回饋,讓彪琥能持續製造健康好鞋,提供健康、樂活的鞋子給消費者。


彪琥鞋業官網:http://www.puhu.com.tw/

※本專訪為年度產業專刊,由2013年工研院與甘樂文創委託採訪。

延伸閱讀同系列採訪:

專訪:青山蘭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 

arrow
arrow

    蘇小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