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一趟小琉球,不難發現這四面環海的島嶼,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親自下去踩水、戲水、甚至還能直接泡在裡頭,也有不少地方是可以浮潛的。
不過這次來小琉球,雖然我們沒有浮潛,倒也是在小琉球的一些沙灘留下了我們的足跡。厚石魚澳、蛤板灣是滿多遊客來這兒玩水。魚埕尾附近則是我們晚上潮間帶觀察生態的地方,白天去則有不同的感覺,滿適合小玩一下,也能看到一些海洋生態。
‧厚石魚澳
來到這裡,算是進入了小琉球的南方。厚石魚澳其實不難找,把機車停在公路旁,從路的缺口走下去,美麗的海水與沙灘呈現半月的形狀,就出現在眼前。
仔細一看,才知道原來這海邊隸屬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,這下又增廣見聞了。
厚石魚澳的沙灘不是細沙,而是滿地的圓滾滾珊瑚石,踩在上頭很像是在踩健康步道的石頭,讓我的好友們有幾位都唉唉大叫,看來有人健康情況要改善一下囉!
海灘的兩邊是珊瑚礁石,聽說在礁岩石溝中可以發現很多方蟹,不過太陽毒辣得很,所以只好作罷,在沙灘上玩了一會水跟拍了幾張照片,就繼續騎著機車欣賞兩旁的奇岩了。
‧蛤板灣(威尼斯海灘)
跟厚石魚澳比起來,蛤板灣的入口相當容易被忽略。要不是有指標,不然大概就找不到這個美麗的沙灘了。從小路騎進來,兩旁都是一些攤販,涼水、海菜、星砂、紀念品都有販賣,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,可見這地方也有相當多遊客。
這個蛤板灣沙灘可是素有威尼斯沙灘的美稱,從蛤板灣到烏鬼洞一帶都是貝殼沙沙灘,這邊的沙比較細、比較黏腳,不過既然來了,就好好欣賞蛤板灣的美景。
這是蛤板灣的一角,另外一邊可是人滿為患,不少人堆沙、戲水、嬉鬧的笑語聲不絕與耳,所以這角落算是比較安靜的,倒也有不錯的美感。
蛤板灣算是小琉球面向西方的海灘,因此有不少人會來這觀看夕陽,不過我們的夕陽則是在島上更西邊的落日亭觀看,這就留待後篇介紹了。
但這邊的浪比厚石魚澳的浪還要來得大,加上沒有救生員,來這玩水的話可要多注意安全。這比較適合來看看風景、坐在沙灘上泡泡腳、踩踩水,不宜走太遠囉!
‧漁埕尾附近
其實第一天的白天行程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地點,是晚上由阿添老闆帶來認識潮間帶生物時,才發現原來有這個好地方。「魚埕」名字的由來源自海水退潮時,海底會出現裸露的珊瑚礁,小琉球的人就用此稱呼這附近的海岸。
從小路騎下來後,一邊是停泊漁船的港口,一邊則是可以走近海水的沙灘。其實我們是看著路邊的指標寫白沙港,但回家後查地圖,似乎又不叫白沙港,只好大略標個位置圖。
這邊的浪花也不小,特別海水底下滑溜的海藻又多,不算是玩水的好地方,但卻可以來這踩踩水,然後找一下躲在岩石裡頭的小東西。
拉著耳朵,也許可以聽見寄居蟹那微小的腳步聲喔!
能有這些,都源自因為沒有受過污染得海水,這也都是在台灣本島難見的情景,希望來這的遊客都能有珍惜與保護的心態。
其實不管是哪個沙灘,都可以發現這裡充滿了五顏六色,雖然天空跟海水都是藍色的,但每種藍的層次又那麼不同、海水打在岩石上激出白白的浪花、沙灘就更不用說了,紫色的、橘色的、條紋的、各式各樣的貝殼與珊瑚石......,但卻又那麼自然與和諧,真讓人驚喜!
這些美麗,都來自於這裡的百態,動的靜的、有生命力、無生命力的,這都是小琉球吸引人之處。因此縱使這邊很美,驚訝於那紫色的貝殼、驚呼於那小小騷動的寄居蟹、驚豔於那漂亮的海星,但請不要隨意把牠們帶離開這片海洋,否則下次來,可能只會看到失去顏色的小琉球了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