店名:李媽媽民族路鍋燒老店
地址:台南市赤崁東街2號
電話:06-2227654
營業時間:11:00-23:00,每週一公休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nabeyaki.com.tw
民族路上靠近赤崁樓的這間鍋燒店,一直相當有名氣,除了背後創立人故事外,各式各樣的鍋燒料理也吸引了許多人潮。
赤崁樓旁邊的巷子口,就有民族鍋燒老店的指引招牌,順著巷子走入,就在右方看到一整排的座位,店的屋簷邊掛著紅色燈籠,上頭有中文及日文,或許想營造出類似日式居酒屋的感覺。
店裡的招牌清楚寫著各種的麵類與口味,裡頭比較特別是這道活魷魚,這也是許多人到店裡必點的一道。到店裡幾乎都會看到桌上都有一盤,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。
除了外頭露天的座位外,還有店內有冷氣吹的位置,牆邊掛著小看板,上頭有著這間鍋燒老店的出現與沿革,除了吃麵也能瞭解相關的故事。
這是一間創立在民國52年的店,該店的官方網站上寫著強調日式的古早味口感,湯頭是由柴魚熬煮的。創店人是李呂鳳治女士,當初為了維持家計所以出來擺攤子,原本是賣蚵嗲跟雪淇冰。一直到政府為了整頓西門圓環附近的攤販,特別規劃了民族夜市,並且同意讓攤位直接在夜市中營業。該店在民國72年移到公園路上的遠東百貨斜對面,然後才又搬移到現址。
活魷魚 55元
整盤魷魚不算少,搭配上店家給的甜醬、薑泥跟芥末,吃起來頗爽口的。魷魚切塊滾花邊,直接燙過,所以本身是沒有什麼滋味,只有鮮味跟脆度,因此要靠醬料來增加味道,夏天吃滿適合的。
鍋燒意麵 55元(據說2011年已經漲到70元)
雖然是強調日式古早味,原本以為碗也很古早味,後來發現只是普通的碗,雖然有些失落,不過湯給的好像比較多一些。
看到料理台上放了一疊有耳朵的鐵碗,不知道是點什麼才能用那種裝呢?既然是古早味,那麼有幾樣食材就免不了的:
炸蝦天婦羅
第一眼看其實滿大塊的,而且聞起來帶有香氣,不知道咬下去是怎麼樣的口感?
原本以為蝦子會很大一塊,結果先咬到居然是麵衣,囧。然後再咬感覺不妙,原來跟國華街的鍋燒意麵一樣,是有帶殼的蝦子,而且咬到殼的感覺居然比肉還多,感覺很像來吃蝦殼的,看看隔壁桌的客人吐了一堆殼在桌上,好囧。
炸魚片
有了炸蝦天婦羅的經驗後,對炸魚片持著保留的態度,結果......
咬了一口後,發現還是麵衣最多,魚肉很小片。雖然麵衣吸滿了湯汁的鮮味,但魚肉的味道反而相當不明顯,有點反客為主了。
魚板
整碗裡只有一片魚板,切得厚厚的,但咬起來偏軟,反而比較沒有口感。
蛋
其實因為我不愛半生不熟的蛋,所以對我來說這個吸引力還好。不過對於喜歡偏好這味的人,應該非常喜愛這樣的蛋黃,感覺吹彈可破。最後我還是把蛋黃夾破,讓蛋液流進湯汁裡,再去食用,感覺比較不可怕。蛋白則非常軟嫩,也吸附了湯汁,味道很夠。
麵條
比起其他間的鍋燒意麵,我覺得這間的麵條似乎比較細一點。不過口感還可以,可以感受到麵條的油炸度很夠。該店的網站有說他們的麵條是使用中筋麵粉跟鴨蛋去製作,泡在湯汁裡吃起來也不會太爛,失去口感。
湯頭
店家是說使用日式柴魚湯頭,喝了一口其實沒有特別的感覺,但也覺得並不似醇涎坊那種偏甜的湯頭,應該比較能被接受。大部份人對府城食物的印象就是覺得偏甜,而這間的湯頭反而還好,再者又在赤崁樓附近,常見許多觀光客來吃。
整體來說,以活魷魚的份量跟價格不算貴,而且清爽的口感很適合夏天,應該很能被接受。
個人認為,該店的鍋燒意麵的價格其實算偏高,以食材本身來說,這樣的價格我應該會選擇其他間。至於民族路這間的湯頭則介於醇涎坊跟國華街古早味鍋燒意麵中間,不過於偏甜、濃郁,也不會太淡,湯頭還不錯,如果不要吃太多麵衣的話,應該也算是佳作。
特別說明一下,沒有把阿敏的店鍋燒意麵列入比較,是因為該店湯頭雖然也是以日式為主,但使用是鰹魚湯頭,而且並非走古早味路線,因此比較的基準點不一樣。同時推薦喜歡吃鍋燒意麵的朋友,可以去試試阿敏的鍋燒意麵,滿特別的。
延伸閱讀: